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917章 李邦华致仕 (第1/2页)
??今岁的元旦大朝比往昔更加盛大,让朝中不少老臣倍感欣慰,似乎回到了昔日万国来朝的样子。 ??已经断绝多年的朝贡体系,一下子似乎健全起来,很多礼部根本叫不上名字来的藩国,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,带着各色礼物,来拜见这片天空下面的主人,大明帝国的皇帝。 ??一下子京师的官员,连带着百姓都跟着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。 ??此外,女性官员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开始崭露头角,无疑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,在各报刊引起了一番新的争论。 ??徐梁一度以为报刊最大的作用除了控制喉舌,将那些做事情,说话办事不喜欢动脑子的人,拉倒自己这边儿,成为盟友之外,同时还具有转移矛盾的效果。 ??自从光复京师之后,这报刊根本就没有停歇过,各种事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百姓的注意力就没有停歇过,而徐梁本身受到的冲击则小了许多。 ??然而,这个年刚刚过完,徐梁就从报纸上感受到了一番异样的涌动。 ??因为不论是藩王进京,还是女官崭露头角,都没有在报纸上占据主角多长时间,就草草的褪去。 ??这证明有人在暗中操纵舆论,或者一股势力在有意操纵舆论。 ??起先只是文章里些许字眼在试探,接着就有单独的文章出现,其核心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让皇帝陛下选取皇长子为皇太子。 ??国本之争,就这样出现了。 ??徐梁可知道,这所谓的国本之争的威力到底有多大,连万历皇帝都扛不住,甚至还埋下了亡国的祸根。 ??难怪皇贵妃一向是不主动过问政事的人,都跟自己谈过好几次,肯定自己立下太子。 ??说实话,徐梁很不开心。 ??这种事情,不论是哪朝哪代,都是一件犯忌讳,且敏感的事情。 ??别说是民间的报刊,就是朝堂上地位尊崇的大人物,说这话都容易被圣人拉出去打廷杖。 ??皇帝陛下活得好好的,还那么年轻,就着急朝着新君表明忠心,你们想干啥? ??觉得圣人对你们不好么? ??“你们就是这么做事的?你们也算是老臣了,你们说这种事情,是不是无父无君?”徐梁将李邦华等人召到大殿,在他们面前摊开一排报纸,有一份报纸甚至公开叫嚣,没有太子,国本不稳,大明朝覆灭危在旦夕。 ??“虽然大明的官方报刊,第一时间进行了反驳,申明国本的挑选,朝廷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流程,但是百姓哪里管这种事情,他们更喜欢的朝堂上两方势力对骂。” ??而立太子这事儿确实可以挑动人民群众的神经。 ??比如徐梁是朱家的女婿,当初就有一个说法,将来徐梁是要还政给朱家的。 ??当下就有很多人叫嚣,现在国家已经太平了,人家朱慈烺主政的时候,也没有什么过错,你这个皇帝,啥时候把皇位还给人家。 ??你不还给人家,还给人家儿子也行啊。 ??但是很多百姓又担心,这皇帝给朱家坐回去,当初徐梁设下的诸多政策,又会人亡政息。 ??毕竟当初朱家的藩王活跃的时候,这大明的土地不知道被他们弄走了多少。 ??当然,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,那就是人民群众的八卦心里。 ??人民群众本来就是喜欢看热闹,唯恐天下不乱的。 ??“李总宪,看来是有人对我不满意啊,”徐梁忽然开口问道。 ??李邦华的心一沉,他知道,该来的,总会来的。 ??其实文官大体上都是非常狡猾的,他们一般不敢打这种硬仗。除非经过数代人的积累,他们手中的权利,已经膨胀到了一定地步,甚至已经到了他们强势,皇帝弱势的地步。 ??他们才敢公开叫嚣,去对皇帝的动作,表达什么意图。 ??可如今,谁都知道,这位皇帝虽然更多时候,喜欢在幕后做事,但是人家是开国皇帝,手中大权在握,军队里的武夫唯他马首是瞻。而朝中的封疆大吏和内阁大臣们,也有很多是皇帝陛下坚定的簇拥。 ??而文官集团比起皇帝的势力来说,则跟一团散沙一样,这些年他们在官场里,以守旧著称,被不知道多少新官员嫌弃。 ??可他们还是动手了。 ??事情已经发展成为了一股朝廷暗流,这种事情,李邦华首当其冲洗脱不了嫌疑。 ??事实上,他一点也不清白。 ??没有他都察院李邦华的允许,谁敢这么明目张胆? ??“臣年老力衰,不堪大用,朝堂之事,多有疏漏,臣肯定陛下允许臣乞骸骨。”李邦华正冠而言道。 ??徐梁看了眼李邦华,颇有些难受道:“看来朕猜的不错,是不是朕对你们太仁慈了。” ??徐梁明白,既然李邦华这么说,就意味着文臣已经度过了第一阶段的串联,进入了第二阶段,进攻了。 ??徐梁神情疲惫的坐在椅子上,开口说道:“说说吧,朕错在哪里,让你们非得这般撕破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