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58节 (第2/3页)
税种,统统都不追收了!一笔勾销!这个免税政策一出,天下农民和商人对新皇帝更是感恩戴德。 仅此两条,就天下归心,万民敬仰,百官臣服,其余二十八条,也皆有可取之处,隆庆帝一上台,就立刻以革新者的姿态,坐稳了皇位。 位置坐稳之后,隆庆帝立刻追封了自己的母亲杜康妃为孝恪太后,以弥补当年杜太后临死前,父皇都不准他见最后一面的遗憾。 追封了原配嫡妻李氏为孝懿庄皇后。还把夭折的两个儿子和女儿,分别追封为宪怀太子、靖悼王,蓬莱公主和太和公主。还分别赐给了名字,孩子们生前没有做到的,死后统统给补上。 追封了死人,又封了活人。 封继室嫡妻陈氏为皇后,封了侍妾李九宝为贵妃——封妃当月,李贵妃生下了小公主,这下她就有了两女一子,母凭子贵。 其余尚未生育的侍妾都按照年龄和进府的年岁各封妃嫔等位份。 此外,隆庆帝还要礼部为唯一存活的儿子取名字,礼部精心挑选了好多名字供隆庆帝选择,最终取名为朱翊钧,寄托了隆庆帝对儿子的美好祝愿,以弥补儿子五岁了都没有取名奏告、编入宗室玉牒的遗憾。 除了册封,隆庆帝还“逆行”,把祖父朱佑杬的牌位从明堂里挪出来了,停止了祖父明堂配享的资格。 须知,当年嘉靖帝以旁支宗室继位,原本他的父亲只是亲王,但是嘉靖帝力排众议,违背祖宗礼法,在朝中宣起“大礼议”之争,非要把父亲追封为皇帝,还加谥号,牌位列入了宗庙,和以前所有皇帝一样明堂配享。 为此,嘉靖帝打杀、贬斥了所有反对他父亲配享名单的官员,朝中腥风血雨多年。 如今,隆庆帝一上台,就把父亲费劲心力搞的“大礼议”之争给推翻了,把祖父的牌位挪出来,各种祭祀规格也随之降等。一切都打回原形。 什么“父丧,三年不改其政”的规矩,统统被隆庆帝抛到脑后,父亲支持什么,他就反对什么。 父亲建道观,宠道士,他就拆道观,杀道士,连正规道教龙虎山的张天师都被夺了世袭正一真人的大印,不准参与政务。 父亲祖父牌位强行塞进明堂配享,他就把牌位搬出来。 三十岁的隆庆帝就像一个叛逆期推迟的熊孩子,把以前想做但不能做的事情统统干了一遍,以发泄多年的压力和委屈。 嘉靖帝若知道唯一的儿子一上台就否定了自己几乎所有的政令,怕是棺材板都压不住了。 但,人死灯灭。一朝天子一朝臣。新帝上台,老皇帝的政令成了过眼云烟,不管用了,人们纷纷为新帝欢呼。 甚至,隆庆帝在正月大朝会上出现,许多老臣当场痛哭流涕! 三十多年了!皇帝终于上朝了!老臣能够在死前看到皇帝上朝,就是死了也能闭眼。 隆庆帝登基就削减赋税,但是国家运转需要用钱,削减的赋税税,就要从其他地方开源了。 隆庆帝宣布开海禁,以福建漳州的月港为试点,逐步放开沿海一带的城市,允许开战还海外贸易。嘉靖时期,朝廷海禁最严格。无论为了更多的税收还是和父亲作对,开海禁都是隆庆帝喜闻乐见之事。 况且,在胡宗宪、俞大猷、戚继光等抗倭名将的努力之下,沿海的倭寇基本灭绝,海上贸易的安全有了保障,也是时候开海禁了。 听到要开海禁,都晓得这个赚大钱,京城富户跃跃欲试,纷纷凑钱入股,去月港做正经海外贸易。新的皇帝,新的政令,一副万象更新的繁忙景象,人们对隆庆朝给予了希望。 唯有汪大夏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为办婚礼,不去凑这个热闹,待国孝一百天结束之后,他就发出了第三封结婚请帖,日子定在四月初六。 结一次婚,送三次请帖,还真是好事多磨。 汪大夏把新请帖送到陆缨手中,“这一次,陆统领还愿意当我的伴郎吗?” 这是第三次邀请,前两次答应了,都没有当成。 陆缨笑着接过请帖,“永远。” 作者有话要说: 陆缨:always! 写完更新,舟就抱着保温杯去小区广场排队核酸检测,希望今晚能够排上号。大家要注意身体啊,口罩不能摘 第208章 有情人再成眷属 隆庆元年, 四月初六,喜神在东,宜嫁娶, 开灶, 开市, 大吉大利。 汪大夏天没亮就起床了, 反复看了床头的日历, 确定不是做梦, 他真的等到了三年之后又三年又三个月的大好日子。 经历了家孝和国孝,他终于今天要和魏采薇结婚了。 汪大夏抹黑去了祠堂, 他自己的家, 闭着眼睛都能走过去。祠堂里燃着灯, 木指挥居然比新郎官起得还早, 给汪千户烧了一炷香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