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25节 (第2/2页)
就行。” 范玉笙心中暗叹。 他不是因为比不上喻世子而失落,他只是担心自己跟不上喻世子的脚步。 年初二,庆州北门。 楼喻率霍延等护卫,亲自领了一车盐,前往阳乌山外破阵亭。 这是每月庆州和边军交易货物的地点。 他们刚到,刘康等人便骑马运煤赶来。 见楼喻和霍延亲自前来,不由大惊,连忙下马。 “下官拜见世子殿下!” 刘康行礼后,真诚赞美道:“下官在边关听闻殿下出使北境、拿回澹州城一事,实在是感佩万千!” 不仅仅是他,就连程将军和军师他们,都对世子殿下赞叹不已。 守关将士最看重的就是自己拼命守护的城池。 楼喻所为,又怎能不叫他们感动? 能有喻世子这样的英杰,是大盛之福! 楼喻谦和道:“这是使团所有人的功劳,刘校尉客气了。” “殿下今日亲自前来,是有要事?” 楼喻看了看他的坐骑,感慨道:“北境虽苦寒,但牛羊马匹却格外肥壮。” 刘康深有所感,他拍拍自己的老朋友,叹道:“它已经陪伴下官十年了。” 真的是一匹老马了。 刘康跟它感情很深,所以看到它日渐老去,心里面不是不难过的。 但不得不承认,这样的老马,在战场上已经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。 大盛的骑兵一直不敌草原的骑兵,一方面是体质上的不同,另一方面就是战马的参差。 老马反应慢,速度不及壮马,关键时候可能还会成为拖累。 但边军穷苦,又哪来的钱粮换马呢? 楼喻可惜道:“这样战功煊赫的战马,早该退役颐养天年了。” “谁说不是呢。” 楼喻适时道:“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与程将军商议,不知刘校尉可愿替我引荐?” “当然愿意!” 他们边军上下一直都很感激喻世子,这点小事还用说吗! 而且将军和军师早就想见喻世子一面了。 交换货物后,楼喻等人随刘康一同北上。 阳乌山是庆州的铁矿石开采基地,远远望去,有不少劳工正在山上挖矿。 他们大多是以前阳乌山的土匪,还有一些罪行累累的犯人。 一车又一车矿石被运往庆州方向。 刘康不是个傻的。 跟庆州交易这么久,他多少察觉到点什么。 但他是边军,他只关心边关安危,其余事与他无关。 而且在他看来,庆州百姓能在这样的世道下安居乐业,这位喻世子可谓是居功至伟。 有这样的人在,不是一种幸事吗? 他又何必庸人自扰? 他们绕过府城,直接前往边关军营。 吉州边军约有四五万。 他们常年驻守边关,闲时种地收粮,战时披甲上阵,日子过得极为清苦。 吉州气候比庆州还要严寒,不少守卫的将士却只能顶着寒风,历练成一根根笔直的旗杆,坚定无畏地守卫国土。 楼喻他们抵达军营前,吉州下起了雪。 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,在寒风的裹挟下放肆地往人脖子里钻。 刘康不由暗骂一句:“该死的鬼天气!” 他们边疆将士,是最不喜欢下雪的。 楼喻骑在马上,远远看到壮观的边军营地。 “殿下,前方就是营地,趁着雪还没下大,咱们快些回去。”刘康提议道。 “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