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38节 (第2/2页)
一群贼寇都打不过,对得起朝廷培养这么多年吗?” “宁恩侯,您别忘了桐州之战,天圣教也不过一帮流寇。” 言外之意,您儿子也辜负了朝廷的培养。 谢信:“……” 一股郁气不上不下,实在难以忍受。 他索性不再参与讨论。 皇帝揉揉眉心,“难道还要再调兵过去?” 范太傅出列道:“陛下,京畿要地,兵力不能再少了。” “可反王势大,必须澄源正本,不能再任由他耀武扬威!”曹炎反驳道。 范太傅看他一眼,眉心微蹙。 曹炎不顾京城安危,一直坚定要向越州增派兵力,他是脑子被门夹了吗? 如果不是被门夹了,那就是另有所图。 思及长孙范玉笙之前的信,范太傅心中一凛。 那封信没有说别的,只分析了如今大盛朝政紊乱、狐裘蒙戎的裂变之象。 还说了他们范家面临的困境。 范太傅是太子的老师,与太子有师生之谊,天然与东宫站在同一立场上。 若非范太傅门生遍布朝野,枝繁叶茂,恐怕早已木秀于林,被狂风摧残得彻底。 而眼下,有些人竟可以为了争权夺利,罔顾江山社稷和京城安危! 他问:“曹尚书,不知朝廷还能调度多少兵马驰援越州?京畿重地还能剩下多少兵马?” 曹炎道:“范公,当下反王之危才是重中之重!” “宁恩侯说得没错,反王手上的兵不过是一些流匪,三万朝廷精兵镇压越州足够了!” “敢问范公,您可带过兵打过仗?您可知五万和三万的区别所在?” 范太傅反唇相讥:“曹尚书又赢过几场仗?” “……” 皇帝被吵得头疼,他道:“越州战报只是说了反王人多,也没具体说战况如何,此事再议。倒是各地驻军将领回京述职一事,诸位怎么看?” 诏令下达之后,已有几州驻军将领入京了,却有几州迟迟未来。 曹炎道:“陛下,是否派天使前去传诏?” “陛下,若是当地有人生乱,驻军不得不镇压平叛,以致于没有时间回京也是情有可原的。”范太傅说道。 在他看来,这个时候召回驻军将领并非明智之举。 驻军将领齐聚京城,导致各个封地无将领兵,届时不论是遇上叛军作乱还是藩王起事,都会给朝廷带来更大的负担。 唉! “范公如此着急辩解,难道韩昀将军未能回京,与沧州知府有关?”曹炎故意嘲讽道。 “韩昀?”皇帝皱眉。 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啊。 曹炎道:“回陛下,韩昀本是庆州驻军统领,后沧州失守,他率领庆军镇压叛军,当时朝中无将接管沧州军务,便让韩昀总领两州驻军。” “哦,是他!”皇帝恍然大悟,后冷着脸道,“他也没回京?” 曹炎道:“当时范知府自请去沧州任职,臣还觉得奇怪,而今想想,倒是有些……” “曹炎!”范太傅厉目而视,“休要信口雌黄!” 他终于真切意识到,三皇子是真的要动手了! 曹炎不泼庆州脏水,却将脏水往范玉笙身上引,不就是想引起皇上对范家的猜忌吗! 对三皇子来说,范家作为太子党,才是当前重点打击的目标。 皇帝头疼更甚,“行了,曹卿和范卿都别争了,若是五日后韩昀还未归京,朕会派人亲往庆州传诏。” 五日,说长不长,说短也不短。 范太傅回府后,在书房静坐片刻,忽然起身,取出范玉笙的信仔细研读。 良久,沉叹一声。 他何尝看不出如今局势,只是他若抽身,太子又该怎么办? 比起三皇子,太子闻融敦厚,是名正言顺的继承者。 若太子为君,朝野乱象或可为之一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