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253节 (第1/2页)
方焕成功考上总衙工部副部长,刚上任就被派来湖州考察。 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农部副部长沈鸿。 以及其余差使小吏。 他们穿着总衙统一公服,看上去精神奕奕,气势不凡。 方焕站在田垄上,对比湖州的庄稼和庆州、沧州的庄稼,心中愈发佩服世子殿下。 他至庆州后,听过诸多关于世子殿下的事迹,每每入耳,都觉得自己坐井观天、单见浅闻。 京城被占后,他曾蒿目时艰、心乔意怯,痛惜江山易主、海水群飞,唯恐兵戈扰攘、国无宁日。 而今看来,上天待大盛不薄。 天下竟出了这样一个英主。 其见识之广博,目光之深远,无不令人心悦诚服、五体投地。 沈鸿是跟在楼喻身边的老人,他对楼喻的景仰早已深埋心底,不像这些新人这般外放。 但每每看到这些新人露出叹服的神情,他都与有荣焉。 “方大人在想什么?” 方焕回过神,轻咳一声道:“我在想,湖州水域广阔,土地也不贫瘠,为何不能丰收?” “水满则亏。”沈鸿道,“庄稼确实需要水,但水多了它们也不喜欢。” 方焕了然,问:“那沈大人有无解决之法?” “最关键的还是要兴修水利,我看这湖州的水利工程年久未修,恐怕不能用了。” 沈鸿曾参与过庆、沧两州农田水利工程建设,经验丰富,考察后便在脑子里打起了草稿。 “看来沈大人已胸有成竹。”方焕笑道。 不远处有一群百姓偷偷看着他们。 沈鸿吩咐小吏:“去叫个老乡过来问问话。” 小吏便行至围观百姓面前,和声和气道:“诸位老乡,咱们大人想跟你们打听一些事情,不知道谁愿意去啊?” 他气质正派,语调温和,湖州老百姓很少见到这样亲和的衙差,一个个胆子大起来。 “我去!” “我也去!” 大家纷纷开口。 小吏遂挑了几个口齿伶俐的,带着他们来到沈鸿面前。 几个老乡就要跪下磕头。 沈鸿伸手拦了,笑容和煦道:“我姓沈,奉世子殿下之命来咱们湖州考察,大家不用拘谨,我就是想问你们几个问题。” 老乡们紧张情绪渐缓,觉得庆州的官都好亲切啊! “沈大人您尽管问,咱们知道的一定不会瞒着。” “是啊是啊,大人您问吧。” 沈鸿道:“我看咱们湖州水多,土地也比较湿润,更适合种稻谷,怎么都种了小麦?” “大人,咱们不是没种过稻子,但收成不怎么好,再加上咱们也吃不惯稻米,就种麦子了。” “这样啊,”沈鸿笑着道,“种稻子怎么会收成不好?” “咱们地里经常有水涝,地里的水排不干净,稻子长得不好,不就没收成了嘛。” 沈鸿明白了。 稻子在黄熟初期、中期要断水,要是排水不到位,土壤湿度太大,会对稻子的产量和稻米的品质都产生很大影响。 湖州百姓本就不习惯吃稻米,加上收成不好,就重新种回麦子了。 但水多了,对麦子也很不友好啊。 湖州多湖泊和河流支系,农田地势低洼,排水系统又跟不上,庄稼收成的确堪忧。 看来湖州的农田水利工程,必须要兼顾灌溉、排水、防涝等多重功能,这个工程量不小。 他心中沉叹一声,正准备再问,忽闻一声闷雷响起。 众人抬首望天,但见天际乌云滚滚,奔涌而来。 老乡叹道:“看来要下大雨了。” “是啊,这次可千万要少下点,要不然咱们又得再淹一次。” 沈鸿眉心一皱:“淹?怎么回事?” “大人不知道,咱们湖州三年前下过一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