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+番外_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+番外_141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+番外_141 (第1/2页)

贾放的心有点儿往下沉,心里说了声“对不住”。
  可是拦在贾放面前的妇人已经是珠泪纷纷,冲着贾放就拜了下去:“我们那口子病了好几个月,找了多少郎中都没有用。大老爷好心,让我们住,给我们吃……可是这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。”
  妇人满脸写着:只要人能好起来。
  “小妇人只求问大老爷一句,我们那些已经得了鼓胀病的人,还有的救吗?”
  贾放沉吟半日,说:“自然是有的救。”
  他记得《血防手册》上有写,血疫发作,分为急性病和慢性病,急性病发作几天之内人就挺不住了,而慢性病拖上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。
  这些新移民能撑过好几百里的跋涉,来到桃源村,活下来的人之中,除了健康人之外,应该都是慢性病人了。这些慢性病人只要得到良好的照顾,延长其生存期应当是可以做到的。
  所以他才点了头,但是言语里依旧有保留:“生病的人,千万不要急着劳作,且宽心养病。到了这里,就算是你们实在没法儿下地,也总能找到法子养活自己,有口饭吃。
  “病人加强营养,精心照料,自然……自然会慢慢好起来。”
  贾放的语气里有那么一丁点儿的不肯定,就被面前的妇人听见了。她极度失望地抬起头,看了一眼贾放,眼泪水继续扑扑簌簌地掉落,但依旧恭恭敬敬地拜了拜,道了声谢,才退到一边。
  贾放心里也不好过,他当然知道这些病人是有药可救的——只是这些药的诞生,凝聚了人类千百年与疾病斗争的全部努力。他真的,没有办法在这个时空里把那些药物一一都制造出来。这吡喹酮,既不是抽水机,也不是自来水龙头,他真的变不出来啊。
  所幸新来的移民没有多纠缠,生老病死对他们而言,当是上天注定,无可更改。在贾放这番“假大空”的言语安慰之下,这些乡民也没生出什么怨怼之心,安安静静地退去。
  这却让贾放更加不好受——从潇湘馆拿到的《血防手册》,就像是作弊利器一样。可是他连作弊利器都有了,却还考不了满分——这种感觉,实在让人太难受了。
  ——当初他为啥没有去学医科或者化学呢?
  正在贾放望着乡民们远去的身影发愣的时候,陶村长来了,冲着贾放就喊:“三爷,喜事,大喜事!”
  “邻镇来了个郎中,说他能防治鼓胀病。”
  “真的?”贾放一听大喜。古代人民的智慧也绝对不容小觑,这不就来了个有料的?
  他马上动身,匆匆跟着陶村长去见那位“郎中”。
  来人是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,穿着布衣短衫,背后背着斗笠,手里提着个药箱,脚上则是一双快要走散了的草鞋。
  “你是郎中?能治这鼓胀病?”贾放问对方。
  “谁说不是呢?”青年一开口,便是浓重的北方口音,倒和贾放的京城口音相得益彰。他说着便慢慢拜下:“学生张友士,见过贾三爷。”看情形,是陶村长带他来见贾放的时候,就已经预先透露了贾放的名姓与身份。
  而他口称“学生”,应是身上有个童生之类的功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