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藩王每天都在上淘宝_第114章 (第2/3页)
一一打开,谢景安没失望,反倒是刘主薄震惊的张大了嘴巴,凸出来,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,不可置信道:“这……这么多粮食,我记着粮仓虽还有些,但也不多了啊,我前些日子还带着人来核查了一遍,确确实实没有这么多啊。” 刘主薄百思不得其解,脸上也没了平日里的精明,颇有些茫然,看的谢景安忍不住心生愧疚,不过愧疚归愧疚,实话他是不可能说的,毕竟这真相太过匪夷所思,为了封地的发展,就跑刘主薄背一下这个锅吧。 心里这么想着,谢景安嘴上就道:“你不是与本王说存粮不多了么,可本王看着不少啊,这粮仓得有几十尺高吧,这都堆满了,少说得有几千上万石了吧。” 在刘主薄一脸迷茫的神情中,谢景安让人将粮仓一一打开,除了两个粮仓里粮食没有堆满,其他都是满满当当的。 别说刘主薄,就连林言也吃惊的不得了,只是他不负责粮食一事,只以为最近是又有哪个世家与谢景安做了生意,惊讶了片刻就神色如常。 而刘主薄却久久都没回过神,谢景安怕他受刺激深了以至于出现什么毛病,急忙开导他说:“粮食多了不是好事吗?说不得是你近些日子太忙了,又有哪个世家交付粮食充做货物的银钱一时没来得及与你说,你这才不知晓,总归是粮食多了又不是少了,你就别纠结在这上面。” 话是这样说,可刘主薄一时片刻哪里能不在意,谢景安见他神色还是有些恍惚,只得不再劝他,而是抓着他回了王府,连同林言一起,边用午膳,边商议起此次赈灾的事。 谢景安的封地热闹非凡,长安城中也是一派兵荒马乱,安稳了十几年的大周朝,任谁都没想到,会有颌曷再一次大举南下的这一天。 任朝中诸臣与康平帝再不重视,为了小命着想,开始一次又一次的开了早朝,私底下也议事了无数次,这场仗要不要打,不打的话怎么说服颌曷退兵,要是打的话,这仗又该怎么打。 十几年没怎么关注过边关的消息,陡然这么跳出来,朝中诸臣以及康平帝当真有些焦头烂额,按他们的想法,大周朝十几年没经过战乱,这个仗能不打最好还是不要打,只是颌曷来势汹汹,任谁都心里清楚,想要颌曷退兵,不付出大代价是不可能的。 如今战事还未开始,就有不少贪生怕死的人极力谏言谈和,甚至还提到了和亲,带的后宫也一片人心惶惶。 整个长安城都处在一种紧绷的气氛中,亓王和泰王却一反常态平静无比,仿佛没发生颌曷大举南下这件大事一般,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,唯一的区别的就是,亓王外出打猎的习惯停了,转而开始帮着杨姑娘寻找起家人来。 这一日兄弟两个照旧聚在一起,因替杨姑娘寻亲一事一直没什么消息,亓王有些心不在焉,进到花厅后就有些没精打采的靠坐在椅子上,眼睛望着窗外,不知是思考,还是在出神。 泰王比起前些日子好像又胖了一些,先是慢悠悠的吃了两盏茶,又吃了几块不太甜的糕点,才将视线落在亓王身上,淡淡问道:“怎么?还没帮杨姑娘寻到亲人,她不是说她记着她是长安人士么?父亲还是个做官的,虽是长安城里姓杨的官员不少,可也不是太多,寻了这么些日子,就算一个一个上门去问,也该有个结果了罢。” 亓王回过神,道:“话是这样说,可偏偏就奇怪了,忙活了这么多日,还是没有什么眉目,整个长安城中姓杨的我几乎都查过了,我想着,是不是杨姑娘被刘家的人拐走后,她的家人调职出了长安,若真是如此,那当真是大海捞针了。” “那倒也未必,”泰王摇摇头道:“这不是长安城中姓杨的还没有核查完吗?我记着太子的老师有一位姓杨的,只是不知道家中曾不曾丢过女儿,你派人去上门打听了么?” “这倒没有,”亓王怔了一下,道:“杨太师家中只有三个公子,不曾听说还生过女儿,不过五哥你提醒的也对,只要是姓杨的,甭管可能不可能,总要问过一遍才知道是不是。” 说着亓王就要唤人吩咐,泰王看着他这幅着急的模样,忍不住长叹一声,失笑道:“若是不知道的,还以为三哥才是你亲哥呢,平日里我让你帮个忙你不肯,而三哥不过是几个宿卫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