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9节 (第3/3页)
年纪都偏大,无形之中加深了消费者“大叔”品牌的印象,反而对品牌的销售毫无帮助。 男装品牌消费者本身就比较单一,随着运动品牌的潮流单品成为爆款,愿意选择织羽这类品牌的消费者越来越少,海外奢牌倒是通过联名赚得盆满钵满,织羽品牌方的思维又不如对手开拓,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市场拱手让人。 从某种程度上说,织羽这类品牌的成长史,就是吃一堑长一智的血泪史。 顾屿足足拍了五套,才在摄影师依依不舍的目光下结束了今天的拍摄。 李想告诉他,今天这套图需要修改的地方并不多,所以大概明天就能出完图发给他,如果顾屿方面有什么意见,也可以提出来再修改。 临走之前,摄影师突然喊住顾屿:“顾老师,照片出来之后,能不能给我一套收藏?” 顾屿尚且停留在被叫老师的呆滞之中,这么长时间以来,对方还是第一个叫他老师的。 顾屿茫然地点了点头:“没问题。” 顾屿和方钧离开后,刘主编有些好奇地盯着两人的背影,问李想:“你怎么突然问这个?” “我有种预感。”李想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,“距离我成名的日子不远了。” 刘主编:“?” “你就等着看吧。” 作为《白河》的专属摄影师,李想在业内的知名度虽然不低,却只限于业内,何况因为《白河》杂志的特殊性,在很多时候,海外品牌,甚至部分国内品牌都不会邀请他拍摄。 业内真正的大牌摄影师游走于杂志与品牌之间,顶尖杂志最重要的封面必须由他来拍摄,一月之内甚至会有四五家杂志同时推出他的作品。品牌与他的合作关系也很紧密,每有拍摄需求必然指定他。 但这种合作关系,是建立在摄影师已有经典之作的基础上。 李想所欠缺的正是一份足够经典、可以让他一拍成名的作品。 但今天,他自认遇见了契机。 第33章 风波 拍摄结束的第二天,顾屿果然收到了《白河》杂志发来的照片合集,每张照片的光线和构图都经过精心设计,比顾屿那些自拍照质量不知高多少倍。 除了织羽的合约外,顾屿还接受了两家媒体的人物访谈,顾屿是如何接到《惊鹊》、在电影中和严修等一线演员对戏的感悟是媒体采访的重点。 《惊鹊》剧组确实瞒得很紧,整整半年都没有对外泄露一丝消息,其中固然有顾屿咖位低没人把他和赵杭导演联系起来的原因,但也正是如此,外界对他拍摄《惊鹊》的内幕才更感兴趣。 当然,也有业内人士担忧,连一向坚持自我风格的赵杭都开始向流量低头,电影圈究竟还能不能保持原本的纯粹? 记者为这个问题特意去采访了赵杭。 向来在公众面前保持好脾气的导演居然黑了脸:“我为什么选他,他演得怎么样,去电影院看过就知道了!” “听赵导这意思,是对顾屿的演技很有信心?” “也许是记者戳穿了真相,赵导恼羞成怒了?” “预告片里顾屿的演技看起来不错,可谁知道那是怎么剪出来的?货不对板的情况太常见了。” 顾屿参演《惊鹊》在网上的确引发了大波关注,但在网友们心里,顾屿的演技很难驾驭《惊鹊》这种级别的电影。 距离电影上映的日期越近,网上对顾屿的质疑声也越大。 顾屿的情绪倒是一直很稳定,从《演技派》开始他就一直被质疑,哪天不被质疑他自己反而不习惯——顾屿这么说的时候,群里的小伙伴时不时安慰他一把,顾屿发了个猫咪表情包,一边感慨:“看来我只有脸没被质疑过了。” 下一秒,他收到提示—— 你已被群主禁言3小时。 顾屿:“这不公平,凭什么群主想禁言谁就能禁言谁?我也要当群主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