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2节 (第2/3页)
平淡活着,要挑战这个世间的规矩,她还没那个本事,更没那份闲心。 崔氏不理会他,叹道:“你祖母她们也很担心你,想着跟我们一起来,又怕七嘴八舌说太多,倒平白惹你伤心。 眼见中秋节到了,你一人过节也冷清,倒不如回府来,一家人热热闹闹过一个节?” 孟夷光也打算中秋回孟府,让他们见见也好放心,点点头道:“中秋节前一日我早些回府,住上一晚再回别庄。” 崔氏见她答应回府,心里总算松了口气,经历这么大的劫难,她看上去只是清减了些,还是这般言笑晏晏,眼底又渐渐湿润。 她宁愿她的小女儿,能一辈子娇憨不知忧愁,被呵护宠着一辈子。 孟季年不懂女人的想法,他想得更简单些,本来他就看不惯裴临川,自己娇宠着养大的女儿,被赐婚强行嫁了出去,现今判了合离,倒正和他意。 她就算一辈子不嫁人,养着她又不是养不起,以后即便他们去了,她还有一堆兄弟子侄呢。 “小九,这些护卫都是信得过的兄弟,他们身手好,又机灵,这里虽离京城近,到底比不得京城,有他们在,你住在别庄我们也能放心。” 孟夷光本来就想多加一些护卫,还没有开口他们就先送了来,倒解了她的燃眉之急,不由得笑道:“还是阿爹想得周到,我本来就想向你开口,多谢阿爹。” 孟季年得意的哈哈大笑,“我是你老子,自然是周到无比。” 他招来护卫头领老胡,孟夷光见他高壮精瘦,年约四十左右,左脚有些跛,沉默不苟言语,眼神锐利,偶尔散发的杀气令人心惊。 “老胡的脚被冻坏了,没好好治就成了这般模样,这些护卫都是他在战场上的兄弟,身上多多少少都受过伤。” 孟夷光颔首施礼,笑问道:“老胡可是在北疆从军?” 老胡抬起头,眼里闪过一丝讶然,垂手答道:“是,在北疆军中,不过那已是前朝时的事。” “北疆苦寒之地,前线将士尤为不易,你们才是真正的勇士。” 孟夷光深深颔首,温和的道:“我不懂护卫布防,以后还得劳烦你多费些心,吃穿用度方面,无需跟我客气。 庄子里的厨房十二时辰不熄火,不用担心当差下来错过了用饭时辰,热汤热饭管饱。” 老胡有些意外,虽然好的东家亦不少见,可世家大族规矩繁多,一日三餐都有定时,错过了时辰能吃些冷面馒头已算好,想要吃热食,得自己掏银子去厨房添菜。 孟季年虽然疏朗仗义,他的性子却想不到这么细,倒是看起来温温婉婉的小娘子,能想得这么周全、能体恤到他们这些人的不易。 对国师府之事他亦有耳闻,思及此他更为谨慎客气,深深叉手施礼,“多谢东家。” 孟夷光笑道:“你跟阿爹是朋友,算得上我的长辈,叫我九娘就好。 阿爹说你们身上都有伤,想是当年在北疆落下,做你们这行的,难免受伤,不知你可有相熟擅长治疗跌打损伤的大夫,我想寻一个来专门在别庄看诊。” 老胡一喜,认真思索后说道:“当年同在军中的老章,是军中的大夫,疗伤手艺了得。 只性情乖张得罪了上峰,后一气之下离开了军营,现在甜水巷那一带行医,赚几个大钱糊口,要是娘子不嫌弃,我可以替你前去传个话。” 甜水巷附近都是花楼,老章做的怕是那些花楼娘子的生意,世人听上去腌臜见不得光,孟夷光却不在乎。 她笑道:“那就有劳你,问他可愿来庄子,以后就在庄子里治病行医,有什么要求,他只管着提出来。” 老胡喜出望外,忙不迭应下退了出去。 崔氏在旁边瞧着虽未说话,见老胡出去后,才担忧的道:“又是护卫又是大夫,住在这里太危险,还是回府来住吧。 哪怕你不愿住在府里,在京城里寻个清净院子也好,住在城里总放心些。” 孟夷光却有自己的打算,只是现在不宜告知崔氏,免得又让她担心受怕。 她笑着安慰道:“阿娘,我不过是未雨绸缪,住在庄子里吃穿用度都省了许多,再多养个大夫也花不了几个银子,再说府里备有大夫,总比在外面请大夫来得方便。” 崔氏一想也是,遂不再反对,孟季年倒是连看了她好几眼,碍着崔氏在,也没有多言。 说起银子,崔氏想到了海船之事,“你外祖父写了信来,说海船已出海,大致明年秋冬之时便能返航。唉,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