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宰相厚黑日常[清]_547 (第1/2页)
顾怀袖不用猜查不查得到,她只猜这件事是谁做的,就知道是个什么结果了。 天子脚下,堂堂一个举人老爷没了,这样恐怖之事,自然是要严查。 可查了两个月,竟成为一桩悬案。 夏义啊,也就是个钟,胤禛敲敲而已。 至于敲了之后,是不是有人能从这钟声之中明白什么,那便看自己了。 第二四八章 满门荣华 二月乡试结束,八月才会准备会试,中间这一段时间,皇上亲至圆明园,诸臣工之中紧要者恩同前往。 张廷玉,自然在此列。 原本定了张廷玉为会试主考官,可这回张廷瑑与张家二公子张若霭都要参加会试,按理张廷玉还是要避嫌,所以会试考官挂了个名,余者不由他经手。 没想到,八月会试放榜,张若霭竟然得了会试通场第一,他四叔张廷瑑也在第五,真真惊落朝野上下一地下巴。 张廷玉也是头疼,放榜当日便把张若霭叫来骂了一顿,反倒是张廷瑑放声大笑起来。 天底下竟然有侄儿考得比叔叔还好,还是一门出了俩贡士,按着两人这名次,再入殿试成进士,不过朝夕而已。 八月底放榜完,张廷玉又是高兴又是有些忧心。 他如今是礼部尚书,还是内阁学士,翰林院掌院学士,国史馆总裁,供职南书房自不必说,前几月皇上叫他主持编纂《圣祖仁皇帝实录》,瞧着还有叫他编《明史》的意思,着实令人头疼。 在将他任命为皇子们的先生没多久,雍正便又一道诏书,加封张廷玉“太子太保”衔,如今又成了太傅。 一个人头上顶这么多衔按理说也够了,更何况,张英出身进士,暂时不提,张廷瓒人已去了,暂时不提。 张廷玉,进士翰林出身;张廷璐,进士翰林出身;张廷瑑,今科方成了贡士,进士翰林出身不在话下;儿子张若霭,会试通场第一,怎么也不可能不是进士,不可能不入翰林。 这么一算,光是这两朝,张家一门就要出六个进士。 穷人有穷人的烦恼,富人有富人的烦恼,张廷玉有张廷玉的烦恼。 兄弟们考过了,还有晚辈们要考,子侄一辈也是要读书的,回回都要避嫌,不知多少年才能掌一回文衡,做一回主考官。 不仅如此,更怕树大招风,当年张英的烦恼,全数落在了张廷玉的头上。 他终于没忍住跟顾怀袖抱怨:“我儿子怎就不能笨一些呢?” 顾怀袖终是白他一眼,没跟他说话,任他自己想去了。 会试刚过,正值中秋,宫里来了令,许臣工带各府诰命入宫小聚,也不办什么节庆,毕竟还没三年呢。 张廷玉带了顾怀袖入宫,却没想到今晚还有旁的事情要办。 胤禛深受康熙末年夺嫡之苦,自然知道个中凶险,他传谕于几个心腹大臣,包括张廷玉在内,于养心殿商议建储之事,当夜议定建储匣与密旨。他当着大臣们的面,亲手写成诏书,封于匣内,为建储匣密诏;又书密旨,后贴封条,使人藏于内务府。若有一日雍正驾崩,便按着今日议定之事,取建储匣,并对内务府密旨,便知何人为储君。 没有人不好奇那密旨上写的什么,可一个挂在了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,一个封入了内务府,非雍正死不得见天日,纵使好奇也无从得知其中内容了。 那时候,胤禛的眼神很奇怪,只盯着正大光明匾额,像是有千万的情绪,却终于归于沉默。 而张廷玉与诸人从殿中退出,恰遇上皇子们来请安,晃眼一看,这些皇子们的眼神,与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