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161节 (第2/3页)
绘色的解释,将手里的绘制出的图,还有萧宁要求的梯田尽都摊开,请萧宁看个清楚。 萧宁先前就知道秋渠是有真本事的人,冀州、青州,甚至就连萧宁引水造出地动这个事,也亏了秋渠。 知秋渠这些日子如何行事,能这么快拿出这样一份造梯田,引水入渠的方案,萧宁能看到他说起这些事时满眼的兴奋,他是有多么期待这些事能做成。 “好。何时能开工?”萧宁信任秋渠,更愿意按秋渠说的,样样安排妥当。 秋渠眼睛再次发亮地道:“自然是越快越好。小娘子是知道的,秋收一过,用不了多久将要入冬,冬日开荒修渠,皆不容易。” 萧宁道:“若是冬日也要做事,需得准备过冬的衣物。” 显然,该考虑的问题,萧宁不用人提醒就能想到,秋渠连连点头。“不仅如此,一应工具都要准备......” 秋渠给萧宁细数需要备下的东西,萧宁一样样的记下,与秋渠保证道:“这些东西我都会命人准备齐全,你现在只需要准备一样,给我多找几个能帮你忙的人。” 说到这里,秋渠犯难了,到处修渠,他只有一个,总不能一直两头跑。 这些事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,若是一直两头跑,他是有心无力啊! “之前雍州内有一位改造制纸之法的人,他能不能?”秋渠手里没人,反倒打起萧宁身边人的主意。 萧宁摇摇头,“不成。他只能埋头干事,不擅与人交往。” 手里若是有可用之人,萧宁断然不会等到现在。 秋渠拧紧眉头,萧宁道:“随你不少日子,做事专心可靠之人,皆可用之,不一定非要如你一般精通。” 萧宁努力给秋渠降低标准,认为秋渠身边跟了那么多人,哪个办事,哪个不办事,他总能看得见。挑出一两个能扛扛事的人,不至于叫秋渠两边跑,足以。 待要回应萧宁时,玉毫引了一位老者进来,秋渠立刻闭上嘴。 来人正是山民头人老者,不难看出他那脸上流露出的喜色,可见有粮在手,叫他受益匪浅。 “小娘子。”老者待萧宁是越发的客气,与萧宁作一揖,萧宁道:“来得早不如来得巧,正好我们有一事需同头人商量,请上座。” 萧宁请人,老者亦是一笑,“上回小娘子曾说,有法子助我山民开荒修渠,我也是急于下山,想寻小娘子要个准信儿。” 显然萧宁一直挂心的事,有人也同样的挂心着,只不过方式不同。 “正好让这位同你细细解释。”专业的事,自该由专业的人解释,萧宁吧,她就算能提出构思,具体如何操作,能不能操作,就得问问秋渠。 “这是山民首领。”萧宁介绍之后,这才意识到,名字,并无名字。 老者此刻也明了萧宁一顿何意,自我介绍道:“当年教我雅言的先生为我取了一个名字,尹山。依山而居,依山而活,是以为尹。” “尹头人。”秋渠自然而然的打招呼,萧宁微微一顿,这称呼,有些怪啊! 好在其他人并没有像萧宁一样想多,各自入座。 讨论起梯田和修渠之事。尹山为此受到震撼,不可置信的望向萧宁,“此事当真可行?” 萧宁仅仅是反问:“有何不可?是头人手中的山民不愿意吃苦受累,开辟一番新天地,亦或是头人认为我们的计划不可行?” 有此两问,也是让尹山考虑清楚,到底他的人能不能配合,又或是他是否相信萧宁。 尹山握紧了拳头,明显是在考虑萧宁指出的问题,到最后能不能推行? “山民人口众多,可田地不足,难以供给山民度日,纵然非天灾,也时常节衣缩食,难以饱食过日子。”萧宁既然让对方报出人口,也就大概知道山民到底有多少人。 秋渠巡梁州之境,由此也能统计出他们山民有多少田地,能不能养活这么多人。 很多事情已经是迫在眉睫,不能迟疑。 这时候的尹山,睁大眼睛看着萧宁,“小娘子知我当日所报人数有虚?” “自然知道。不过这是头人的选择,我不置可否。况且我已诚心相待,是头人自己不相信我,有何后果,也当由头人自己承担。”萧宁这是明明白白的告诉尹山,此后若是山民还缺粮,休想从萧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