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收阴货那几年_第六十九章 南茅北茅 截阴教派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六十九章 南茅北茅 截阴教派 (第2/2页)

皱着眉头提了一个建议,那封已然我之前就接触过,其实力完全在我之上,而且,他好像还是只是个什么副堂主。
  小道长摇了摇头,有些无奈的道:“没用的,既然他们知道我许青阳还在世,也知道了符王已经驾鹤,找到我也只是迟早的事情罢了......”
  “徒弟,难道你还没看出来吗?”
  说到这,小道长拍了拍桌子站起了身,“那个叫封什么然的小辈,无缘无故,为何要放你回来?”
  “啊?”我张大了嘴,联想到了一丝可能。
  “我啊!”小道长指了指自己。
  “他们想顺着你找到我啊!”
  小道长忧虑了一会后重新坐下,他开始讲起了当年的往事。
  茅山派只是现在人对修道之人的一个统称,细分下来,茅山派的传承不可谓不杂。
  若追本溯源的细分下来,当年茅山共有一百零百派系,又分着上茅山派三十六座和下茅山派七十二堂,除此之外,还分流出了二十四清堂和三鬼派一门。
  北宋时茅山与龙虎山、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,号称三山符箓。
  后来内乱,上茅山派分离出了南北两军,南茅山为北宋年间的葛洪所创,这个地现在在广东的罗浮山。
  北茅同样为北宋分离,创始人为修奉三清秘法的陶弘景,在陶弘景创立北茅之前,北茅这一派就出过很多了不得的人物。
  先秦时有仙人展上公、郭四朝等,秦汉时有高道李明、左慈等,两晋时有祖师魏华存、杨羲。
  南北朝时有鬼修大师陆修静、孙游岳,隋唐时有王远知、潘师正、司马承祯等,可谓高道辈出,为道教正宗与道门主流。
  若是放在现在,这些唐宋先秦时期的道士们,哪一个都能被称为道家祖师,都是了不得的人物。
  而,“截阴派”就脱胎于南茅山的分流,三鬼派。
  唐朝时期,三鬼派同样香火鼎盛,门人众多,虽然带个“鬼”字,但那时他们所修行的仍是三清秘术,自称正门。
  当时三鬼派系共有六大道士,即,张果、罗公远、吕洞宾、赵远山、李含光和叶法善。
  传闻,北茅山山上有所谓的修行圣地,“第一福地”。
  三鬼派中也有一块修行宝地,叫做,“第八洞天。”
  就如那少林中的思过崖,达摩堂一样,道门中对这些修行福地的书面记载所提甚少,几如秘闻。
  六大道士中,排在最末尾的道士,叶法善。
  当年他为了修成那传说中的陆地神仙,偷偷的躲进了第八洞天中,致此,一躲就是九年之久。
  人们那时以为叶法善应该是失踪亡故了,吕洞宾还亲自题写了祷文来悼念老友。
  哪曾想到,叶法善有一天突然从第八洞天中钻了出来,而且此时,这人样貌性情大变,状若痴癫。
  不但实力猛涨,更是放言天下,说自己找到了修行正道,可使凡人脱离生老死别之苦。
  第八洞天前,叶法善批头散发,以血刻碑,即“法善道门追魂碑”,也叫“追魂碑。”
  叶法善性情大变,宛如魔头,见人就杀,见到这种情况,当时六大道门高手怒不可遏,随即联手攻之。
  有传闻,那一场大战,道门高手死伤无数,六大高手除了吕洞宾外,全部送命在叶法善之下。
  这一战,算是亡了南茅山,叶法善以一敌六,虽击杀五人,但也是身遭重创,吕洞宾久寻不得,终日借酒消愁,后人见状,戏称他成了“酒仙。”
  十年之后。
  叶法善成立了一个全新的教派,将教派的死对头直接指向了陶弘景的北茅。
  创教之除,叶法善收揽五湖四海的亡命术士及邪佛鬼道,共设立三舵十一堂,号称教众万万。
  并且,他自封为第一代截阴教教主。
  自此,北茅与截阴就开始了一场持续数百年的内斗。
  一晃如梦,直至今日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